AI 赋能,数学与我同行 ——2025 年北京市中小学数学节(通州场) 在北京学校成功举办
为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通过 AI 技术赋能数学教育,提升学生基础学科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助力教育强国建设,4 月 30 日下午,北京学校教育集团与人大附中通州校区教育集团联合承办以 “AI 赋能・数学与我同行” 为主题的 2025 年北京市中小学数学节(通州场)推进会。
01校长致辞,明确育人方向
刘小惠校长在欢迎辞中指出,本次数学节推进会联合两大教育集团,汇聚市区两级优质教育资源,凸显了 AI 赋能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联系,希望同学们能成为 “眼中有光、脑中有数、手中有策” 的时代新人。
02 学生发言,展现数学创新
活动中,学生代表们展示了他们的数学研究成果与创新实践。北京学校六(4)班蔡宇菲和初一(2)班欧阳仁俊分别介绍了他们设计的数学节吉祥物小派和 logo 的创作灵感与过程。1 + 3 项目初三年级赵英泽、赵墨涵同学化身 “出题人”,结合所学数学知识设计出新颖有趣的题目,培养了逆向思维和学习内驱力。梨园学校初三年级张阿木迩同学对 “代数基本定理的补充判定” 以及 “组合与高次多项式的联系” 进行了论述。高一年级崔光治、马雨芃、赵梓涵三名同学通过数学建模知识探究优化投篮策略途径。高二年级赵子博同学汇报了 “故宫中的数学美”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学生的研究成果不仅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反映了学生在跨学科知识整合、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例如,赵墨涵同学通过翻折变换设计的代数综合题,考察学生的符号运算和推理能力,培养逆向思维;赵英泽同学利用三角函数法测量学校宿舍楼高度,并设计应用题;张阿木迩同学从代数基本定理出发,探索高次方程是否存在一般解的问题;马雨芃团队建立投篮命中率的数学模型,考虑多种因素并验证模型有效性;赵子博团队研究故宫建筑中的数学规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量化分析。
03 领导总结,强调育人新样态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主任张毅在总结讲话中肯定了通州区发挥区域力量有效统整,基于集团化办学育人新载体推动数学节的创新尝试。她强调要以一体化纵向贯通,积蓄大中小学人才培养的创新动能;以一体化共育共享,夯实青少年创新人才成长的协同力量;以多元化平台搭建,构建青少年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育人生态,构建出更多样的数学节样态。
04 分会场活动,丰富多元
分会场分为科学家面对面、数学探究、数学发现三大板块。在科学家面对面板块,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海淀区委主委、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晓光为学生做题为《机器人和具身智能》的专题讲座。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高级实验师徐震带领学生体验与人工智能的对话交流。
数学探究分创艺无极限、创翼无极限、创 e 无极限三个模块,北京学校教育集团、人大附中通州校区教育集团的 11 名教师展现了小初高三个学段 11 节数学与 AI 应用相结合的创新探索课。
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主任、副教授冯启磊,数学系教授伍春兰,人大附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训项目小学学段负责人庄丽三位专家分别进行了细致点评。
学生创意市集分创艺区、创翼区、创 e 区三个领域,呈现了中小学生数学探究、数学应用等领域的新想法、新探索。
05 活动成效显著展望未来发展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指导,由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通州分院等单位主办。北京教科院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主任张毅,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海淀区委主委、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晓光,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高级实验师徐震,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系主任副教授冯启磊、数学系教授伍春兰,北京教科院、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博士后李海英,原人大附中双卓基地办负责人、人大附中肇基数学研究室负责人、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专家朱家华,人大附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训项目小学学段负责人庄丽,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分院)院长孙翠松、副院长张会清、第五党支部书记徐静,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暨人大附中党委书记、校长、北京学校校长、人大附中通州校区校长刘小惠,北京学校党委书记刘锦震、副校长程岚,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实验学校校长全斌出席会议。北京学校、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及梨园学校学生代表,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相关研修员以及通州区中小学数学教师代表现场参会,各中小学干部教师代表线上参会。主会场由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党委书记、执行校长徐良云主持。
此次数学节通过 “学生主体、问题驱动、技术赋能、跨学科融合”,构建了 “课堂学习 - 实践探究 - 创新产出” 的完整闭环。依托数学节,汇聚高校专家、中小学教师、企业技术资源形成 “基础研究 - 应用实践 - 技术赋能” 的全链条培育网络。北京学校教育集团和人大附中通州校区教育集团成员校的老师精心组织并悉心指导,前期进行了大量筹备工作,为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展现了集团化办学的显著成效,体现了紧密合作与积极参与的价值。未来将继续依托集团化办学的优势,打造副中心数学教育的高地,助力更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成长与突破,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