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骨干引领 团队赋能 —— 北京学校与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启动 “骨干工作室”“骨干孵化场”

2025-06-30

为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弘扬教育家精神,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6 月 28 日下午,北京学校与人大附中通州校区联合举办了 “骨干工作室”“骨干孵化场” 启动仪式暨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学校项目社会情感能力视角下教师团队建设项目推进活动。北京教育学院教务处处长张金秀教授,北京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学院心理教育系副教授曹慧博士,北京学校党委书记刘锦震,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党委书记、执行校长徐良云,副校长程岚、臧春梅、杨慧、赵晓静、韩庆海和曹宇航出席,两校市区级优秀人才(含特级教师、市区骨干、区青年骨干)、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及 2024 年入职新教师参加。活动由程岚副校长主持。


1.png


01 方案解读:勾勒教师梯队发展新蓝图


徐良云校长首先结合刚取得的高考喜讯,对学校教师的辛勤付出给予高度肯定,强调了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对《北京学校、人大附中通州校区教师团队建设工作方案》展开深度解读。徐校长指出,学校将分别成立德育类工作室和教学类工作室。教学类工作室旨在依托教研组和备课组,发挥优秀教师的骨干作用,从“青蓝工程”“骨干孵化场”到“骨干工作室”,通过“成长-成熟-成才-成名”的教师发展路径设计,力求实现教育教学成绩与科研成果“双丰收”,为两校教师团队建设赋能专业新动力。


2.jpg


02 经验分享:从特级引领到青年成长的智慧对话


地理特级教师宗连杰以“时钟”与“齿轮”作比,结合大量实例阐述了学校发展和教师团队建设密不可分的联系,分享了作为特级教师的带队经验,一句“遇一所学校,品一种教育”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老师。


3.jpg


英语市级骨干教师杨茜从“共愿、共为、共享、共荣”四个角度分析学校教师培养机制,分享了英语团队在市区校三级协同下的成长案例,并表示,她将继续秉持“Together Everyone Achieve More”的精神带领团队继续奋进,见证团队力量创造的教育奇迹。


4.jpg


道德与法治区级骨干教师袁雪燕以“六要铸魂传心火,四共同心启新程”为题,分享了自己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教师“六要”标准成长的历程。她坚信教育的真谛在于团队协作,并以“教育不是独行的苦修,而是一群人的奔赴”的信念,表达了与同伴们携手共进的决心 。


5.jpg


语文区级青年骨干教师胡玲玉分享了在教学与德育上的“双线”成长感悟。她以“深耕”与“蝶变”为关键词,强调勤奋是专业底气,科研是成长引擎。她动情地讲述了自己被领导和同事“托举”前行的温暖,认为“成长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群人的互相托举” 。


6.jpg


2023年入职的体育教师吴佳慧以“青蓝起航,以体育人”为题,讲述了自己在体育组“师父天团”的帮助下,从一名初登讲台“遭遇滑铁卢”的新教师,到荣获北京市启航杯“一等奖”的破茧之路 。


7.jpg


03 专家引领:擘画有组织校本研修体系的新路径


为给学校教师团队建设工作提供学理支撑,北京教育学院教务处处长张金秀教授进行了专题讲座。张教授肯定了学校加强教师梯队建设的工作实践,指出,促进高质量教师专业发展的有组织研修体系有四大关键要素:主题精准,聚焦教育教学的真问题;目标清晰,以“增值发展”为核心质量观;课程体系化,将零散的活动转变为连贯的学习经验;成果可视化,让教师的成长清晰可见。这些为“工作室”和“孵化场”的未来进展提供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行动指南。


8.jpg


04 荣誉颁发:骨干表彰激发奋进动力


到会领导和专家一起为两校51位区级学科骨干教师和10位区级骨干班主任颁发了证书。这其中既有深耕教坛多年的资深教师,也有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彰显了两校教师队伍梯队发展的良好态势。



05 总结展望:共赴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活动最后,刘锦震书记做体会分享和工作总结。他指出,一要明确平台定位,发挥两校建设城市副中心示范学校的引领作用,借助“骨干工作室”与“骨干孵化场”,为想干事、能干成事的骨干教师提供高水平专业发展平台,构建在骨干引领下团体共进的发展生态;二要聚焦“大思政育人”、“人工智能+教育”、“小初高一体化”、“跨学科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重大教育改革课题和实践问题,加强教研,深耕一线,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智慧;三要落实学生发展这一最终落脚点和检验标准,将教师发展、教学创新与教科研突破成果应用于日常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贡献力量,这是团队建设的核心价值。


12.jpg


学校一直致力于以课题引领和资源支撑的方式来促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教师团队建设工作方案》既是刘小惠校长主持的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校本专项课题《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小初高一体化学校治理模式构建研究》的成果,也是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学校计划“社会情感能力视角下教师团队建设”的成果。

此次 “骨干工作室”“骨干孵化场” 启动仪式不仅是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再出发,更是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未来,“骨干工作室”“骨干孵化场”将成为骨干教师成长的“孵化器”、教育创新的“试验田”,推动学校教师团队在协同奋进中实现专业突破,在城市副中心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书写属于我们的篇章。


13.jpg


北京学校.jpg

北京学校
京ICP备190312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