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北京学校教师在北京市第四届“京教杯”比赛中斩获佳绩
获奖教师简介
杨阳老师,“京教杯”一等奖。从教8年,小学英语市级骨干教师,现任五年级组长。北京教育学院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中小学英语教师“青蓝”培训项目学员。多次承担国家级、市级研究课任务,获“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参与市级规划课题2项、主持区级规划课题1项,发表论文4篇。参与北京出版社小学英语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编写工作,参与撰写《英语学科育人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书,参编《多维阅读》教师用书。连续3年在TESOL中国大会上发言,在市区级教研活动中分享项目式语言学习、读者剧场等主题发言。指导青年教师20人次,获评通州区新蕾杯优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多次获北京教育学院“五彩杯”英语读者剧场剧目一等奖,希望中国演讲风采比赛全国前十。
高佳颖老师,“京教杯”一等奖。从教15年,小学科学高级教师,通州区“中小学优秀科技教师”。曾任海淀区学科带头人、兼职教研员,荣获海淀区“四有教师”、“岗位能手”等称号。获北京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市区评优课一等奖、“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市基础教育精品课、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做市区公开课若干。参与或主持多项市区级课题研究,参与《海淀区义务教育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小学科学有效教学指导》撰写;多篇论文案例获奖或发表。参与国培计划、市基教研中心项目。指导多位青年教师获教学竞赛一二等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市科学建议奖、金鹏论坛、天文竞赛、小院士等,喜获佳绩。
张加莎老师,“京教杯”一等奖。从教6年,初中信息科技教师,科技优秀辅导员,通州区初中信息科技核心组成员。多次承担市区级研究课任务,多次荣获市区级教学竞赛、教学评优一二等奖,荣获第七届全国初中信息科技优质课特等奖。参与市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4篇,多篇论文获市区级一二等奖。多次进行市区级讲座交流活动,分享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实践经验。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北京市机器人智能大赛“优秀辅导员”、北京市金鹏科技论坛“优秀辅导员”、北京市“小院士”科技教育活动“优秀辅导教师”,连续多年指导学生荣获国家级、市区级一二三等奖。
王昌月老师,“京教杯”一等奖。从教6年,担任班主任工作4年,通州区骨干教师,高中历史一级教师,高二历史备课组长,通州区历史学科兼职研修员。多次承担市、区级研究课,执教的“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和国际法”一课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曾在中文核心期刊《历史教学》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基于历史解释素养的“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让核心素养落地有声》。主持市级课题《北京中学教育中地方红色文化得开发与运用研究》,参与多项市区级课题。执笔的项目成果被评为“北京市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项目成果”一等奖。教学设计、录像课多次获得通州区一等奖。多年参与通州区高三毕业年级命题工作。曾获通州区高三毕业班优秀教师、北京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学校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殷欣老师,“京教杯”一等奖。高中化学教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专业,从教5年。在学术领域,发表SCI一区学术论文2篇。教学上,获得北京学校“优秀班主任”称号,北京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说课特等奖, “启航杯”新任教学风采展示活动二等奖,通州区新任教师教案评比二等奖,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友善抗疫榜样”称号。积极参与区级以上课题研究共4项,公开发表论文1篇,致力于教育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在学校课程建设中,领衔打造了社会情感特色课程群及可持续发展特色课程群,推动教育创新。辅导学生参与国际化学竞赛、金鹏科技论坛等科技竞赛并多次获奖,指导学生成立可持续发展社团,持续举办相关主题的校级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李琦老师,“京教杯”二等奖。从教7年,初中英语区级青年骨干教师,现任初三(1)班班主任兼初三(1)班和(2)班英语教师。曾获得北京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通州区“春华杯”一等奖,北京市“一师一优课”优课。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2项。参与北师大版初中英语教材教师用书编写工作,参与编写《多维阅读》教师用书,著有《英语语法的逻辑》《18000词》《动词词组大全》等十余本专著。多次在北京市和通州区做教学和带班经验分享,带领学生上过国家级以及市区级公开课,并与学生一起登上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分享学习经验。
曾爽老师,“京教杯”二等奖。通州区青年骨干教师,从教11年,多年任教高三,有较丰富的实验班语文教学经验,曾获“高考学科成绩优秀奖”,现任高三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及高三(8)班班主任。多次承担市、区级研究课,获“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参与通州区高中语文命题工作;主持并参与过多项市级课题,多篇文章发表在国家级、市级期刊,多篇文章收录在著作中,参与编写《好老师学<论语>》一书;指导多名学生在诸如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获国家级、市级奖项。
孟南昆老师,“京教杯”二等奖。北京师范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翻译《夜空探索者》和《地球2.0》两本科普著作。高中物理教师,通州区青年骨干教师。曾获北京市中学物理精品课堂教学展示一等奖、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北京市中小学新任教师第四届“启航杯”教学风采展示二等奖、第五届中小学教师创新教育说课大会“十佳教师”的荣誉称号。在科研方面,积极参与国家级、市区级课题的研究,累计参与8项重要课题,发表9篇论文。领衔开发天体物理学课程群,编撰近6万字的教学设计集锦。带领的天文社团学生在市区级天文摄影、观测比赛中屡获佳绩,包括第四十届北京学生科技节天体摄影评比高中组一等奖、北京市中小学天文知识竞赛团体一等奖及观测团体一二等奖,获奖学生近百余人。
肖茹月老师,“京教杯”二等奖。从教5年,中学生物一级教师,通州区骨干教师,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博士,哈佛医学院访问学者。擅长在教学中探索和应用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所设计的混合式学习课例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活动中获北京市一等奖,学科融合课例在全国学习科学友善用脑课堂教学改革展评活动中获二等奖。主持或参与多项市、区级课题。组织、辅导学生参加生物竞赛和科技活动,多人在美国生物奥赛和英国生物奥赛等国际比赛中获得金、银、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