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诚挚邀约・与光同行|北京学校1+3名师天团,等你共赴星辰路

2025-07-23

在初中迈向高中的关键路口,北京学校1+3项目的师者们,正以学识为灯、以情怀为引,等你踏上四年的成长征途。他们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导师,更是启迪智慧、塑造品格、点燃梦想的领航者。他们以深厚的专业素养深耕课堂,以温暖的关爱陪伴成长,以前瞻的视野引领未来——此刻,让我们轻轻推开这扇门,遇见那些能让你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肩上有责、脚下有路的引路人。


1.jpg


程岚,北京市英语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理事、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兼职课程研究员。

现任北京学校副校长、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副校长。北京市首批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培养对象,曾获“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首都最美巾帼奋斗者”等荣誉称号,并有在美国麻省州立大学一年的访问学者经历。

在教育研究与课程科研领域,主持的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学生英语读写素养增值评价体系研究》以“优秀”结题,带领团队斩获第五届通州区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在教育理念中,她最想传递给学生的,是“点燃阅读的热情”,“在语言里羽化成长的力量”。其代表著作《我在人大附中教英语——羽化于教育文化的世界》,也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2.jpg


刘彩凤,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现任1+3项目主任。

在教育一线深耕多年,曾连续三年在人大附中高中部担任班主任,所带毕业生多人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高校。

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力量,担任1+3项目年级组长期间,领衔开发了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北京学校的初高衔接课程;在专业研究领域,参与多项区级课题与市级科研项目,多次承担市级公开课,多篇论文获市级一等奖。

凭借突出的育人成效与专业能力,先后获评区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优秀班主任、通州区毕业班优秀教师、巾帼育人能手。

在指导学生方面,亦成果显著:2024年带领学生在北京市通州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斩获科技实践活动一、二等奖,指导学生在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中屡获佳绩。


3.jpg


陈泽群,中国人民大学硕士,通州区中学语文青年骨干教师,现任2025级1+3项目年级组长。

在课程建设领域,领衔开发了《中医药主题创意表达》《故宫文化》等特色课程,相关实践成果丰硕:参与的《“运河中医药文化”综合课程群的构建与实施》获2022-2023学年度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遇见・故宫》斩获2022年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运河中医药研学旅行课程》获评2020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成果一等奖。

在教学与科研深耕中,多次承担市区级公开课、研究课任务并作主题分享,同时担任北京市教育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基于创造教育的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研究》主持人。

在育人实践中,指导学生在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中屡获佳绩,始终享受与同学们在阅读与写作中共同探索、携手成长的过程。


4.jpg


杨茜,中国人民大学硕士,通州区中学英语骨干教师。

在教学与课程创新领域深耕不辍:领衔开发《英语文学阅读与戏剧表演》特色课程,多次承担市区级公开课、研究课任务并作主题分享,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专业能力屡获认可:2016年斩获北京市中小学新任教师首届“启航杯”教学风采展示活动一等奖;2017-2018学年度获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2019年摘得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英语口语基本功展示活动一等奖;2020年再获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选一等奖——从教学实践到科研成果,奖项覆盖多个维度,彰显全面素养。

在指导学生方面同样成果斐然:曾带领学生在“希望中国”青少年英语教育戏剧大赛全国总决赛中,一举拿下英文戏剧特等奖及最佳语言奖、最佳剧本奖、最佳男主角奖等多项荣誉。

 她的教育理念“让我们一起做时间的朋友,相信积少成多,持之以恒的力量”,既传递着对专业的坚守,也饱含对学生成长的耐心陪伴。


5.png


刘欢,北京大学博士,中学物理高级教师。

在课程创新与教学实践中深耕不辍:领衔开发《一起传感器吧》等特色选修课程,多次承担区级公开课与研究课任务;教学中擅长组织小组合作讨论,相关实践研究成果——论文《对组内任务分工概念的辨析和实践研究》已在核心期刊发表,实现了教学经验向学术成果的转化。

专业能力与科研实力并重:曾在2021年通州区“春华杯”教育教学比赛中斩获一等奖,同时深度参与《创新方法思维与中学教育变革研究》等多项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展现了从课堂实践到宏观研究的跨维度深耕。

秉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治学态度,她始终在物理教育的探索之路上稳步前行。


6.png


殷欣,北京师范大学硕士,中学化学教师。

在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方面,她屡获认可:曾斩获北京市第四届“京教杯”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通州区“启航杯”新任教师风采展示活动二等奖,北京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说课特等奖,并获评北京学校“优秀班主任”,展现了教学与班级管理的双重实力。

专业研究与课程开发同步深耕:积极参与4项区级以上课题研究,公开发表论文1篇;在物理化学领域,发表SCI一区学术论文2篇,体现了扎实的学术功底。此外,还参与开发《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特色课程群》《可持续发展特色课程群》,推动跨领域教育实践。

在育人成效上,辅导多位学生在国际化学竞赛、金鹏科技论坛等科技赛事中屡获佳绩。她始终坚信的教育理念——“教育是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可以成为光”,既饱含对学生个体价值的尊重,也彰显着点亮成长的教育初心。


8.jpg


张星辰,清华大学生物学博士,中学生物教师。

在课程开发领域,深耕多年且成果显著:2018年起主导研发“运河中医药生物”特色课程,2020年又跨学科打造《微生物与琼脂艺术》课程,两门课程均因创新性与实践性深受师生认可。

在学生指导方面,同样成绩斐然:2022年指导学生斩获英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美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个人亦荣获“优秀辅导员”称号;2018至2021年间,持续带领学生在科技创新大赛、金鹏科技论坛中摘得市级一二等奖,展现了从国际赛事到市级科创活动的全维度指导能力。

秉持“做自己的光,照亮前行的路”的教育理念,她既以深厚的生物学专业功底为学生搭建成长阶梯,也用对科学探索的热忱,引导学生在生物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9.png


宋茂萃,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硕士,通州区骨干教师、高级教师,现任北京学校党委委员、综合党支部书记、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兼任研究性学习教研组组长、高一历史教师。

近三年主持或参与市区级科研课题8项,“基于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培养的校本课程构建路径研究”项目负责人,跨学科主题阅读教学研究2个课题主持人,《遇见·故宫》教学设计获“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一等奖。论文《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学科阅读实践活动创设策略》区一等奖,北京市教育两委机关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


10.jpg


张磊,北京大学博士,中学地理教师。

在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中,他积极探索创新,开设《行星科学》《合成孔径雷达》等校本课程,曾在北京市第七届“启航杯”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在通州区第三届“新蕾杯”比赛中斩获一等奖,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意识。

在学生指导方面,成果尤为突出:先后指导学生在多项教育部白名单赛事中斩获佳绩——包括第二十二届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北京赛区一、二等奖,第44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以及2023-2024、2024-2025学年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北京市二、三等奖,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精准培养。

秉持“尊重自我、收获快乐;培养热爱、主动创造”的教育理念,他既以北大博士的专业积淀为学生打开地理科学的广阔视野,也用对科学探索的热忱,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我、点燃创造热情。


卓越师资,点亮未来。北京学校1+3项目的教师团队,是名副其实的“梦之队”!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筑梦人和引路人。他们用扎实的学识启迪智慧,用真挚的关爱呵护心灵,用创新的精神引领探索,完美诠释了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风采。

(篇幅有限,仅展示9位名师,完整师资名单将在“启航仪式”揭秘!)

终章亦是序:最后一扇门,等你推开。

今天,是北京学校1+3项目报名的最后一日,登录北京市“1+3”培养实验平台(https://yjs.bjedu.cn),期待你与这群“把教育过成诗”的人同行,让未来四年的每一步都踩着星光——有些成长,从遇见对的引路人开始,便自带光芒。


信息咨询

      咨询时间:7月21日至7月28日

                    上午8:30-11:30,

                    下午2:00-5:00

      咨询电话:56693208


11.png


北京学校.jpg

北京学校
京ICP备190312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