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AI教育前沿 赋能课堂教学实践——北京学校举办AI赋能课堂教学专题系列培训
为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智能教学水平,2025年3月至4月,北京学校联合人大附中通州校区组织了四场AI赋能教育教学培训。主讲导师为北京师范大学特聘资深AI教育技术专家王珏研究员。
本培训面向北京学校与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全体教师,特别是近三年入职的青年教师,也邀请到了北京学校教育集团的教师代表。刘锦震书记,程岚、臧春梅副校长等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参与学习。
01| AI到底有多强?从“解题”到“科研”
AI不仅会写文案、生成图像,还能快速突破“理解与推理”的能力边界。数学竞赛接近满分,3个月训练,AI在奥数竞赛中几乎无敌;逻辑推理能力突破人类上限,新一代大模型,在推理题上达到前1%;具身智能即将出现,AI正在迈向“行动者”角色,不再只是“聊天工具”。AI能解题、能写诗、能作画,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对于这些问题,王珏老师指出:AI可以替代重复性的技能,但永远取代不了人类的情感与思维。
02|教育的关键是什么?情感、提问、创造力
AI不能替代的是什么?在讲座中,王珏教授多次强调以下几种不可替代的能力:人类对学习的热爱、与他人的连接、对世界的感受力。这些能力,正是教育在AI时代更需要培养的。
03|AI如何赋能教学?不是演示工具,而是教学流程的再设计
王珏老师提到,AI不是“给老师加个道具”,而是可能重构整个教学流程与角色关系。AI可以生成情境、辅助讲解,更重要的,它能成为“学习伙伴”“反馈教练”甚至“任务助手”。教学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设计思维路径,激发深度理解。
04|下一步?共建AI时代的教育新常态
AI不会取代老师,但能取代“只讲内容、不教思维”的老师。教育的根本,不是传授已知,而是激发思考,探索未知。
四期培训,专家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剖析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为教师们打开了AI教育应用的新视野。参训教师掌握了智能备课系统、课堂行为分析及学习软件的操作技巧,并深入探讨了AI在作业批改、学情诊断和分层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参训教师纷纷表示,这种“技术+场景”的沉浸式培训模式,极大提升了他们对智能教育工具的应用信心,为学校在智能教育领域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AI教育应用,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推动教师队伍数字化素养全面提升,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筑牢师资根基。
教师培训感言实录:
王老师:参加本次“AI赋能教育教学”培训后,我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对教育生态的重塑力量。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被打破,AI技术通过智能批改、学情分析、个性化推荐等功能,让教师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设计与学生关怀。最触动我的是AI的“因材施教”潜力。通过数据追踪学生的学习轨迹,系统能精准识别薄弱环节,生成定制化练习,真正实现“千人千面”的教育。这让我反思:未来的教师角色或许不再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者,而是学习路径的引导者和思维成长的陪伴者。技术虽强,但教育的温度不可替代。如何让AI工具与人文关怀结合,将是我们需要探索的方向。
赵老师:最初听到“AI进入课堂”时,我曾担忧技术会取代教师的价值。但通过这次培训,我的焦虑逐渐转化为期待。在实操环节中,我体验了AI助教的强大功能:虚拟实验室让学生能随时模拟化学反应,语音识别工具实时纠正英语发音,甚至通过情绪识别技术捕捉学生的课堂专注度……这些并非冷冰冰的替代,而是为教育插上了效率与创新的翅膀。我意识到,AI不是对手,而是盟友。教师的不可替代性在于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激发好奇心、培养批判性思维、传递价值观。而AI,正是帮助我们更高效达成这些目标的“超级助手”。
杨老师:参与AI赋能教学的培训后,我深刻感受到教育模式的革新力量。培训中,AI学情分析功能可精准定位学生知识薄弱点,让教学更具针对性。AI辅助制作视频,实现与古人对话,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AI辅助生成网页代码的学习,也让我体验到了怎么制作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学习知识点。AI智能体的制作,更让我体会到AI的力量。未来教学中,我会将AI作为得力助手,推动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为学生打造更高效的学习体验。
唐老师:本次培训让我对教育者的使命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变的是工具与方法,不变的是育人的初心。“变”体现在教学方式的革新。例如,通过AI生成式工具,我们能快速设计跨学科情境案例;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动态调整教学策略。这些变化要求教师持续学习,成为“技术融合者”。而“不变”的是教育的核心——对人的培养。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联结、价值观引领和创造力激发始终是教育的灵魂。培训中一位专家的话令我铭记:“AI可以解答问题,但教师才能教会学生提问。”未来已来,唯有以开放心态拥抱技术,以教育智慧守护初心,方能真正让AI为育人服务。
褚老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参加了本次人工智能(AI)教育培训后,我深刻感受到,科技的发展正在为历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这次培训不仅让我接触到前沿的AI技术,更让我思考:如何让历史这门古老的学科,在智能时代焕发新的生机?AI赋能教学,让历史"活"了起来。传统的史料分析、时间线梳理往往依赖教师的讲解,而AI技术可以极大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这些工具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还能让学生以更生动的方式理解历史。
预告:
5月29日,北京学校、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将承办“AI智立方・智创未来——小初高一体化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研讨会”,届时将推出人工智能+X跨学科课程教学展示和AI赋能多学科全学段课堂教学展示17节课。
让我们一起见证AI在课堂中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