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启航 创想未来——北京学校、人大附中通州校区2025级1+3项目启航仪式圆满举行
2025年7月30日下午,北京学校、人大附中通州校区2025级1+3项目启航仪式在高中楼报告厅举行,北京学校党委书记刘锦震,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党委书记兼执行校长徐良云,北京学校、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副校长程岚,北京学校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宋茂萃出席,活动由1+3项目主任刘彩凤老师主持。
启航仪式由“船长”刘小惠校长的寄语开始,她热情洋溢地激励2025级1+3项目全体新生在今后四年的航行路上,以坚毅的力量和坚持的态度培育出梦想的硕果。
仪式现场暖意融融,2021届优秀学子范家正的家长与 2022届优秀学子张自在一同向学校敬献锦旗,以此感谢学校的悉心培育与指导。其中,2021届1+3学子范家正以 671 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理科试验班(严济慈物理学拔尖人才班),2022届1+3学子张自在则摘得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并获得清北保送资格。两位学子的亮眼成绩,正是1+3“青春之约”邮轮上收获的累累硕果。
分享学习心得时,张自在学长寄语学弟学妹:要珍惜1+3项目的宝贵时光与优质资源,深挖兴趣潜能,点燃对知识的热爱;更要利用这一年沉下心来读书,在自主探索中培养独立思考与规划能力。随后,1+3新生代表向学长献上了饱含母校情谊的礼物。
2018届学姐范昱均现就读于外交学院外交专业、即将赴日内瓦高等国际关系及发展学院深造,她深情回顾1+3项目赋予自己的勇气与开阔眼界,坦言这段经历深刻影响了后续求学生涯。她鼓励学弟学妹:务必珍惜当下,全身心投入学习,同时多与同伴交流碰撞,在思想互动中共同进步。新生代表也向这位优秀学姐送上了母校的诚挚祝福。
徐良云校长详细介绍了1+3项目的总体情况和教师团队。他分享了学校近年取得的优异成绩,并着重强调学校为项目配备了一支由众多区骨干等优秀教师组成的强大团队,全程陪伴孩子们成长。教师团队的集体亮相,让大家对项目的未来学习与生活充满信心。
程岚副校长介绍了2025年“1+3”项目的培养目标和整体课程架构。她从“学什么”“怎么学”“学成什么样”三个方面详细解读了“1+3”项目将如何基于初高贯通课程体系,凸显阅读行动、强基行动和实践活动的育人特色,点燃学生未来四年的学习热情。
年级组长陈泽群老师从校园生活指南、年级管理要求、年级日常生活、暑期事项提醒几个方面解答了家长和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着重强调了家校协同,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随后,语文、数学、英语、研究性学习四三个学科备课组长及研究性学习导师分别开展学法指导。语文陈泽群老师从夯实基础、积累拓展、个性发展、综合运用四个层面提供阅读建议;英语杨茜老师围绕阅读圈、写作圈、听说练习给出具体方法;数学邓学翠老师详细介绍了出声思维法、康奈尔笔记法、费曼学习法、思维导图绘制及错题复盘等实用技巧;研究性学习张磊老师则解读了暑期两项传统文化相关的研究性学习任务,鼓励同学们在实践探索中收获新知。
2025届新生代表王悦程在发言中表示:非常向往学校独特的教学模式,渴望在数理科技建模特色课程中深耕,在丰富的特色活动中锻炼沟通能力,更愿以学长学姐为榜样,努力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仪式尾声,刘锦震书记发表总结讲话。他强调,1+3项目不同于传统学习模式,作为拔尖人才培养项目,特别注重跨学科探索、文化传承与科学素养培育。他对同学们提出三点殷切嘱托:一是以好奇心为罗盘,在探索中发现热爱,让兴趣指引前行方向;二是以坚毅为船桨,将学习中的困难化为成长养分,在挑战中锤炼自我;三是以协作为船帮,在合作学习与项目式学习中提升能力、拓宽视野。他鼓励同学们以今日为起点,在新的航程中绽放青春光芒。
随着仪式圆满落幕,全体人员合影留念。镜头定格的不仅是青春的鲜活印记,更是大家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坚定信念。相信在“青春之约 2025”号这艘航船上,每一位船员都将以饱满热情与坚定步伐,向着梦想的彼岸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