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搭建家校协同育人新路径——北京学校班主任集体研讨家校共育课题
为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班主任带班育人能力,构建家校协同育人体系,北京学校学生成长中心在2022年春季学期以“有效沟通 家校协同”为主题组织班主任系列培训。3月14日上午,结合小学一二年级学情,以“如何与家长沟通学生之间矛盾及处理突发事件”为话题的班主任沙龙拉开了本学期班主任培训的序幕。北京学校副校长尹军、高超出席并最终点评,全体班主任、心理组教师参加本次活动。
韩知妤、善晖、王新梅老师就“如何与家长沟通学生之间的矛盾”进行案例分享。班主任要以诚相待,站在家长的角度先共情,再共识,最后共育,只有这样沟通,才能化解双方矛盾,并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品质。心理组尹志新老师从心理学角度提供学生同伴冲突处理方法,建议班主任可以从学生、环境、家庭三个方面开展有效工作,如:及时给予学生心理支持、调整外部环境、开展相关主题班会课和延伸心理辅导等。对于家校沟通方面,建议从“用心倾听”着手,共情和理解家长情绪,看到、接纳家长情绪背后的积极期待,和家长一起建立坚定同盟,把同伴冲突变成一次孩子学习生活经验的宝贵机会,共同携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随后,李蝶、江娜老师就“处理学生突发事件”进行案例分享。面对学生出现的意外情况,两位老师把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迅速做出判断,采取急救措施,赢得了家长的认可。心理组王昕悦老师结合两位老师分享的案例,梳理出了遇到突发事件后的处理流程及四点注意事项。首先,要保证信息同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确保家长和学校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及进展,其次,给予孩子必要的心理支持,安全感是帮助孩子抵御未知与恐慌最重要的力量。再次,当孩子的认知能力不足以判断事情的严重程度时,老师冷静的态度是给孩子最有力的强心剂。最后,开展“针对个体,面向全体”的后续教育十分必要,将个体突发事件的教育意义延伸至更广的范围,进而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主应对危机的能力。
针对小学低段学生年龄小、行为意识力弱的特点,班主任们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交流分享了如何避免隐藏在学生身边的安全隐患,如:取餐时不交叉进行,以免碰撞;传递物品时轻拿轻放,避免划伤;课间不追跑打闹,班主任加强巡视等等。一定要抓细节、落实处,以学生为本,防患于未然。
培训会结束时已经中午了,尹军、高超副校长对培训会给予了充分肯定,班主任们意犹未尽,交流的热情不减,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虚心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班级管理能力。
班主任是家校沟通的桥梁,是启智、润心的重要力量。北京学校秉承“爱与尊重”的育人理念,将带领班主任们坚定信念,有效搭建家校协同育人新路径。
撰稿:江娜
图片:常路超
审稿:李佳、杨慧
排版:陈美彤
核发:刘锦震、徐良云
北京学校宣传号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