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慈相济以育人——北京学校班主任研讨学生青春期家校共育课题
4月11日上午,北京学校举行2022年春季学期第三期“有效沟通 家校协同”主题班主任培训沙龙,结合小学高段及中学学生学情,针对青春期学生家校共育展开讨论。小学学段全体班主任、中学学段部分班主任老师参与此次讨论,校党委书记刘锦震、副校长高超、学生成长中心主任杨慧参加活动。
来自小学高年级各班家长、学生对班主任老师说的感恩心里话视频播放,温馨开场整个沙龙。随后,五六年级班主任老师围绕主题进行分享。常路超老师分享“被‘恶作剧’耽误的喜剧演员”、左力老师分享“大王提拔我为一道杠”、王美琪老师分享“严慈并济,智慧育人”、袁明一老师分享“抓住教育契机,家校共育”、马宇婷老师分享“严中有爱,慈中有规——Hi,我不是针对你”、马孟琪老师分享“严而有爱 爱而有方”。班主任老师将严和慈融入到各自的案例中,展现出和初入青春期的学生一同成长的经历。
AP高中部殷欣老师则从一个高三学生的三年变化进行分享。在“叛逆”“个性”“未成年”“抗压能力小”这样的关键词下,谈及德育工作的核心,即“理解和尊重”,并分享了针对青春期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框架。
分享结束,杜美霖老师作为老教师进行点评。她表示,面对初入青春期的学生,几位班主任老师们从五个方面做到了严慈并济。第一,了解原因,注重疏导。教育不是直接应付我们眼前所发生的事,而是了解现象背后的问题,治水在疏不在堵。第二,给予关注,找到闪光点。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一些孩子可能用怪异的行为期待得到更多的关注,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找到学生的闪光点,正确引导。第三,师生共情,理解尊重,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内心。第四,找准契机、事半功倍。第五,依托班会,未雨绸缪。精心设计班会课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引导和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培养和展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好办法。
刘锦震书记在总结讲话中肯定了班主任们前后三次分享的家校共育策略,为加强各学段学生教育引导提供了丰富的路径和方法。他指出,沙龙的目的就是让班主任们能够在比较轻松的氛围内畅所欲言,班主任们要善于反思、研究,从一个个教育案例中提升理论水平,提高专业素养,将个体经验提炼成工作方法。北京学校在做全学科德育的同时更要做好家校社共育,为学生营造协调全面的成长环境。要做到严为立,慈为法,以规则为准绳,贯彻“爱与尊重”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们健康快乐成长。
供稿 | 常路超
摄影 | 邢 智
审稿:李 佳 杨 慧
排版 | 吴 凡
核发 | 刘锦震 徐良云
北京学校宣传号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