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运河风物沙盘 传承运河文化遗产——北京学校小学五年级开展“大运河的风物”研究性学习
11月以来,北京学校五年级围绕“大运河的风物”这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认真制定研究性学习方案后,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运河历史文化资料进行初步了解,7个班级选择了不同的运河城市,40多个小组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展开了研究,最终200多名学生分工制作了大运河沿线风物模型,拼接成为长4米、宽1.7米的京杭大运河风物沙盘,每班选出学生代表撰写展示文稿,并在全年级进行展示汇报。同时,学生们通过“研学大运河”线上学习平台自主选择课程模块进行云学习,以游戏打卡的方式完成探索体验。
12月1日,“大运河的风物”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会在小学部一层多功能厅举行。五年级组长郭托娅介绍了本次“大运河的风物”研究性学习的项目背景、研究目标、课程历程,以及同学们在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精彩表现。
各班学生代表分别介绍了所研究的运河沿线城市,分享了小组研究成果。
▲五1班同学介绍了天津市及其与大运河的历史渊源。
▲五2班同学介绍了沧州的非遗文化及其与运河的联系。
▲五3班同学介绍了大运河山东泰安段概况。
▲五4班同学介绍了被称为“运河之都、九省通衢”的淮安。
▲五5班同学介绍了镇江因水而建,因“运”而兴的历史缘起。
▲五6班同学介绍了苏州与大运河的渊源。
▲五7班同学介绍了杭州风物及其与运河的关系。
北京学校副校长程岚出席成果汇报会,高度肯定了学生的研学成果,“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我们北京学校的每一个学子都应该是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今天你们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期待你们今后可以做得更好!”
“希望同学们在研究过程中去了解、发掘和拓展自己的能力和见解,养成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北京学校党委书记刘锦震出席成果汇报会并讲话,他强调,学校以中轴线文化、大运河文化、“一带一路”文化为核心要素,按照从北京到全国再到全世界的文化脉络构建学校大思政课程群,五年级选择大运河文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题非常契合,同学们要精研大运河文化,提升文化品味,扩展思维层次,助力自身成长为优秀的未来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会的家长代表惊叹于孩子们的精彩表现,感谢学校为学生创设的丰富活动,期待孩子们获得更多历练。
校领导和老师们为各班汇报小组成员颁发了获奖证书。
此次活动是在学校“党委领导的大思政课程群构建与实施”理念指导下的一次教育探索,将大运河文化与研究性学习结合,培养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到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中。北京学校将继续开展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在探究和合作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供稿:郭托娅
审稿:李佳
核发:刘锦震 徐良云
北京学校宣传号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