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用英语讲好大运河故事——北京学校举办“大运河大思政”项目式学习成果发布会

2023-07-16

2023年7月13日,“用英语讲好大运河故事—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学校计划项目‘大运河大思政’项目式学习”成果正式发布。成果发布会由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主办,北京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承办。北京教育学院教务处处长张金秀、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院长邸磊、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协同创新项目负责人徐国辉、项目助理李小川、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课程研修部主任李凯、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师训部主任肖月、通州区教委中教科徐江飞、太平桥学校张柳副校长、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杨秋君、北京大运河景区创建5A级景区规划设计总设计师王昕等领导嘉宾莅临指导,北京学校党委书记刘锦震、执行校长徐良云、副校长程岚出席活动。现场参加活动的还有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成员校的教师代表、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各培训项目的学员教师代表、北京学校师生代表、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师生代表、太平桥学校英语组教师、家长代表、场馆代表和媒体记者。本次活动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同步进行网络直播,线上800余人次观看。活动由程岚副校长主持。


   领导致辞   

活动伊始,北京学校执行校长徐良云致欢迎辞。徐校长回顾了北京学校育人导向的一系列研究活动,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助力城市副中心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回报各位专家的指导和帮助。随后,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师训部肖月主任回顾了协同创新项目的发展过程,提出本次“大运河大思政”项目是全新实践与探索,将通过市区校联动进一步推进了育人方式变革的深入研究。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邸磊院长致辞,感谢通州教师研修中心和北京学校携手落实课程理念,结合通州区的地理优势,围绕大运河设计项目式学习课程,助力学生发展。


1689475069793962.jpg

1689475069161856.jpg

1689475069217019.jpg


   项目介绍   

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徐国辉副教授为与会专家、教师介绍了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学校计划,从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如何做四方面解读了协同创新项目将如何开展“基于项目式语言学习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徐老师还介绍了协同创新项目目前的开展情况,计划将进一步与北京学校、丰台区太平桥学校双校联动,将项目式语言学习理念有机融入课程之中,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助力教师研究能力发展,助力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689475148183331.jpg


   “大运河大思政”课程介绍   

北京学校副校长程岚向与会专家、教师汇报了“大运河大思政”课程在北京学校的实践与探索。“大运河大思政”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汲取大运河文化的精华,培养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提高沟通与合作、创新和审辨思维能力,同时提升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在课程驱动性问题“中小学学生在传承大运河文化过程中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引领下,教师整合课程模块、逆向设计项目式学习方案、进行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整合评价逻辑,将文化、语言、思维、文学融入四维一体的课程群中,以期发挥英语学科育人的独特价值,帮助学生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对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有更鲜活、更深入的理解。


1689475181284092.jpg


   成果发布   

随后,北京学校1+3项目、人大附中通州校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师生共同介绍了“大运河大思政”项目式学习成果。

首先发布的是北京学校1+3项目学生完成的大运河英文旅行手册。北京学校吴越老师代表1+3项目指导教师团队介绍了项目式学习设计,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秘鲁景点英文旅行手册,欣赏他国风土人情,拓宽国际视野,再通过设计制作大运河旅行手册,深入了解大运河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选择城市,再立足所查阅的资料形成并修订文字稿,学生共同选择形成版式,融入大运河元素,最终设计成旅游手册。活动现场,北京学校1+3学生代表中英双语发布项目成果,与会专家、教师纷纷扫描学生在屏幕上分享的二维码聆听学生的旅游手册英文介绍。“今天在这里成功发布我们自己编制的大运河英文旅行手册,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今后我还要不断学习、努力发扬运河文化,与世界分享我们的运河故事!”学生代表说。


1689475293225026.jpg

1689475293224149.jpg

1689475293159253.jpg


随后发布的是北京学校教师高得鑫和杨茜带领学生开展的“大运河沿岸生活场景毛猴作品英文推介”项目。高老师介绍了项目主题的设计思路,项目主题来自真实生活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与发展?”和劳动、美术学习问题“老北京毛猴是如何制作的?”,由此提出核心问题“身处大运河畔的你,如何传承好毛猴制作技艺?”。“三分毛猴,七分场景”,为了制作好毛猴作品,同学们不仅要了解毛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知识,要深入了解运河沿岸劳动人民生活场景和四季特点,更要综合运用美术、劳动等技能完成作品制作。四位学生代表中英双语介绍了他们毛猴作品制作的思路和过程。“我们的任务是展现大运河沿岸四季劳动人民的美好生活。”同学们还感叹道,“在上课之前,我们觉得文化传承是很艰巨的任务,但通过课程学习,我们发现毛猴制作技艺学起来并不难,既有意思,又有意义。今天的成果发布会上我们想大声表白,文化传承,我们在行动,我们都愿意做文化传承的使者。”


1689475373147355.jpg

1689475373198246.jpg


最后发布的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完成的“通州文庙Vlog英文视频”项目。张建元老师介绍项目创建的情境是“在副中心建设七周年之际,以喜闻乐见的方式,用英语讲好通州的标志性风物,让世界友人了解和爱上通州。”项目学习中,学生综合运用单元所学语言知识,基于通州标志物的信息内容,撰写Vlog视频脚本,并拍摄、配音和剪辑制作通州标志性风物Vlog视频。四位学生代表中英双语发表项目成果,播放学生团队精心制作的通州标志性风物Vlog英文视频。“通过拍摄短视频,加深了我对于文庙功能的理解,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段经历和通州文庙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学生代表说道。


1689475432115724.jpg

1689475432257870.jpg


   专家点评   


“我觉得大运河旅行手册的英文版由学生做出来是可喜、可贺、可叹,文旅人应该做的事情让学生干了,填补了这一东部5A景区没有英文宣传册的空白。”北京大运河景区创建5A级景区规划设计总设计师王昕在现场感叹道。

“本次活动出发点非常好,创意非常好,效果也非常好,用英文表达传统文化,培养了孩子的综合素质。通过本次学习活动,孩子不仅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英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1+3学生家长代表说道。

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课程研修部李凯主任点评中表示教师项目开发过程的介绍、学生学习成果的呈现,均体现了基于真实问题的研究、设计、实践,具有典型性,实现了跨学科的综合,体现了项目式学习的实践育人导向。

北京教育学院张金秀教授在点评中充分肯定了“大运河大思政”项目式学习成果展示的效果,指出通过课程思政充分体现了课程育人的理念,通过项目式学习方式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实现了眼中有人,心中有国,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文化传承,展现了同学们鲜活而丰富的学习状态和生命状态。


1689475493191276.jpg



   研学基地授牌   

北京学校党委书记刘锦震向通州文庙授牌“大运河大思政研学基地”,期待未来携手共进,继续加强交流合作。


1689475523108757.jpg


   领导总结   

活动最后,北京学校党委书记刘锦震在活动总结中表示,“作为北京市委研究确定的综合改革试验学校,北京学校将在落实新课标的大背景下,致力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市区专家的指导帮助下,积极开展课程建设探索创新,努力取得示范性成果,为城市副中心基础教育和首都基础教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通州区教委中教科徐江飞也对学校未来的教育教学研究发展、教师成长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1689475567122369.jpg

1689475567740292.jpg


专家高屋建瓴的指导,为老师们未来的研究实践指明了方向。活动结束后,参会老师们以“OneStarOneWish”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评价和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要继续发挥英语学科育人的独特价值,挖掘英语课程的丰富育人内涵,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


10.jpg


此次活动同时也开启了在北京教育学院和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指导下,北京学校聚焦大思政课程育人的暑期全员实训。


1689475649684331.jpg

1689475650158417.jpg



撰稿:米佳

图片:胡晓征

核发:刘锦震、徐良云



1668498917153997.jpg

北京学校宣传号

扫码关注



北京学校
京ICP备190312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