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走进奇妙的密码世界 ——首都科学讲堂特别活动走进北京学校

2024-04-13

密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密码,比如解锁手机、登录微信、网络购票、电子银行、电子邮件等。但是密码背后的发展源流、现代技术,以及所关涉到的国家安全,并不是每一个中国公民都知晓的。

4月11日,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前夕,北京市密码管理局委托首都科学讲堂特别活动“院士专家讲科学”走进北京学校,中国密码学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印刷学院李子臣教授给青少年学生们讲了一堂生动的密码课。北京市密码管理局局长胡强、北京学校党委书记刘锦震,以及北京市密码管理局、北京科学中心的相关同志出席活动。北京学校六年级近300名学生现场聆听了讲座。


01.jpg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哪天?为什么提出全民安全教育?”李子臣教授首先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他告诉同学们: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为了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而设立的节日。今年宣传教育活动主题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

谈到信息隐藏,李教授让同学们回家做一个小实验,用蘸有白醋的笔,在生鸡蛋壳上写上一句话,等鸡蛋煮熟了之后,之前写的话就会出现在蛋清上。李教授还引导同学们分析了背后的化学原理。

李教授用大量生动的案例,讲解了密码的发展历史,强调中国是最早发明密码的国家之一,还特别介绍了党的历史上周恩来同志在隐蔽战线发明的密码及其发挥的突出重要的作用。这些都引发了现场同学的热烈反响。当李教授倡议同学们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专攻密码专业,为国家安全做贡献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蜂蜜浏览器_02.jpg


互动环节,六年级的三位同学上台向李教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为什么在买东西的时候不采用更加安全的人脸识别的验证方式?”“为什么身份证最后一位是X的人比较普遍?”“密码为什么会普遍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李教授一一进行了解答。北京科学中心向同学们捐赠了相关的科学图书。


蜂蜜浏览器_03.jpg


从小培养青少年国家安全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密码知识,为国家密码事业发展做好启蒙教育,是北京学校落实国家安全法,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北京学校将在市区两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加强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为培养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的栋梁之材而努力。

撰稿:李晴

审稿:杨慧

摄影:周超

核发:刘锦震、徐良云



1701672532113066.jpg

北京学校宣传号

扫码关注


北京学校
京ICP备190312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