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语言学习激发学习动机 常态化落实营造开放学习生态 ——北京学校成功举办阅读圈与读者剧场英语课例展示
2024年11月20日,北京教育学院第三批协同创新学校计划“项目式语言学习知识与能力建构公开课展示与研讨”活动在北京学校成功举办。本活动旨在探索项目式语言学习知识与能力建构环节的教学探索,展示北京学校阅读圈和读者剧场常态化的教学成果。活动由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主办,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北京学校、人大附中通州校区承办。本活动也是京津冀教研共同体小学英语、初中英语教研实践基地校研讨活动,通州区初中英语学科基地教研活动。
活动汇聚了来自京津冀地区的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和对教育有热忱的大学生,共同探讨和分享项目式语言学习的最新成果与实践经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英语教研员、京津冀教研共同体初中英语教研室实践基地校项目负责人何煜老师,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副教授、协同创新项目负责人徐国辉老师,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副教授、协同创新项目指导专家郄利芹老师,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兼职研修员、潞河中学初中英语教研室主任曾苗苗老师等多位专家莅临指导,北京学校程岚副校长出席本活动。活动还邀请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英语学院辅导员宗辰老师、高级翻译学院辅导员李雪丽老师和3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参与,通州区中小学英语教师30余人现场听课,京津冀地区英语教师线上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动分为中学和小学两个分会场,共展示了四节英语课例。
中学会场
八年级英语教师王子慧依托北师大版八年级英语教材Unit 6 Natural Abilities of Amazing Animals带来了一节阅读圈课例。教师在项目式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创设“电视节目直播”情境展开情境化阅读圈活动,学生承担总结者(Summerizer), 联结者(Connector)、语言大师(Language Master)和讨论领袖(Discussion Leader)角色任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句式、写作手法等方面的语言学习,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在同伴间的互动与对话中深度加工语篇内容和建构语言知识与能力。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熊妍捷老师基于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英语教材Unit 3环境保护单元,带来一节阅读课例Climate Change Requires The World’s Attention。在熊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通过阅读圈提问者(Questioner)角色进行自主提问,基于自主提问,在阅读中深刻理解了气候变化的表现形式、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学生还运用阅读圈语言大师(Language Master)角色,分析了说明文中的论证技巧和句型结构,为后续的项目式语言学习成果产出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和内容基础。
曾苗苗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例。她指出,在知识与能力建构环节,两位教师巧妙地将语言学习与项目任务有机融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了阅读圈,针对文本设定了不同的角色,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何煜老师对本次活动高度肯定,她指出,王子慧老师的课例巧妙地为阅读圈引入“教师”角色,不仅赋予了学生解读语言知识、观察和评价的角色任务,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实践能力。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单和角色定位,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细致的语言支持,有效解决了自主性语言实践中的难点。两位老师的课例作为项目式语言学习的生动案例,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郄利芹老师指出,两位老师展现了项目式语言学习将学习置于真实的社会语境中,为学生能力建构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导向,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动力。同时,熊妍捷老师的课例还运用了“帮扶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圈单一角色训练,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结构梳理、分析,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启示。
徐国辉老师充分肯定两位老师的课例。他指出,两位老师都深入践行了项目式语言学习的核心理念,将学习置于真实的社会语境和交流场景中,回应了“为什么学”的根本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了开放、探索的学习生态。
小学会场
二年级英语教师袁明一呈现了一堂读者剧场课例My Colorful Life in Our Community。袁老师以读者剧场形式,运用扶放有度教学模式以及空间行走等戏剧范式,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读者剧场中朗读技巧、动作表达、道具运用和音效配合等关键元素的运用方法。整堂课下来,学生们创意迸发,淋漓尽致地呈现出他们的生活场景,并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社区生活的热爱。
三年级英语教师刘可艺带来读者剧场课例I Can Do It。她运用画面定格等戏剧范式激活学生单元所学内容。同时,采用扶放有度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体会读者剧场中朗读的准确性。最终,学生活灵活现地呈现了自己在校园生活中承担的责任,传达出成长与担当的积极态度。
两位老师分别对课例展开说课。在讨论环节,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口译专业研二的柴艳同学分享了观课感想。她表示,活泼、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她深深感受到教育戏剧的魅力和力量。
专家点评环节,郄利芹老师表示,两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语言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性建构,并将评价贯穿了学生语言学习的全过程。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中可以看出,读者剧场教学方法效果显著,不同年级学生都有很高的参与积极性。
徐国辉老师深入阐释了此次活动传递的重要理念。他指出,外语学科因缺乏真实语境,在实践时暴露出诸多问题,于是PBLL项目式语言学习应运而生,强调将语言作为核心目标,而读者剧场便是其典型教学模式。读者剧场巧妙融合朗读与戏剧元素,通过具身方法,如声音、肢体、道具的运用,并依据特定评价标准要素开展教学,且遵循学习责任逐步释放的规律,从老师示范引领逐步过渡到师生合作直至学生自主发挥,其中剧本改编能力也经历从教师主导到学生主导的转变。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不同语言水平、生活经验、学习风格学生的兴趣,有效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例与清晰的前行方向。
本次活动聚焦教与学方式变革,展示了阅读圈、读者剧场等创新的教学模式,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我们期待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和创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阅读中享受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