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校专题研讨小初高思政教育一体化及文科课程思政 ——第二期大思政沙龙活动顺利举行
2025年3月13日,北京学校与人大附中通州校区联合举办以小初高思政教育一体化及文科课程思政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期“大思政沙龙”活动。北京学校党委书记刘锦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课程二室主任江峰参加指导。
两校思政、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等学科百余名教师代表参加,北京学校科研副主任宋茂萃主持。
北京学校高中思政教师郭鸿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袁雪燕围绕小初高一体化特色思政课程实践探索,进行了《坚定道路自信 奋进伟大征程——新时代伟大成就全面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分享。
北京学校高中语文教师曾爽以《荷花淀——儿女情深与家国大义》为题,展示了一节语文与政治深度融合的示范课例。地理教师张磊分享了《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教学课例。
研讨环节,不同学科教师代表分享在“大思政”背景下本学科思政专题教学落实情况,并对学科进一步挖掘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展开了深入讨论。
江峰主任肯定了两校大思政课程育人实践为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指出新时代大思政课程改革要构建“知、情、意、行”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他对“大思政”之“大”进行了深入解读,即“大认知、大情感、大问题、大实践、大素养”。
刘锦震书记对江峰主任的专业指导表示认同和感谢,肯定了4位教师在小初高思政教育一体化和文科课程思政的创新探索。他强调,“大思政课程”在国家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具有首要地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要双向奔赴,各学科教学应增强思辨性并彰显其价值引领,教师们要适应智能时代要求,引导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此次活动为教师们开展大思政教育提供了创新示范,为推动北京学校党组织领导的“大思政课程群”构建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