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如何“出圈”?专业记者带来干货分享 ——北京学校思源骨干培训班组织第二次全员培训
“校园新闻宣传不是简单记录,而是要像讲故事一样,让每个细节都有传播力!”3月25日,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现代教育报社编辑记者张娜来到北京学校,为思源骨干培训班的老师们带来一场沉浸式新闻宣传实战培训。这场题为“我对校园新闻宣传工作的思考”的讲座,不仅揭秘了专业媒体的选稿标准,更手把手教老师们如何挖掘校园里的“宝藏”新闻,如何创作出更高水平的新闻稿。
策划先行,善于发现和挖掘新闻点
张娜以雷锋日活动报道为切入点,现场拆解校园新闻的策划逻辑。她强调,要树立宣传策划意识,掌握新闻早发优势,学会从政策中、会议中、活动中和节点中寻找新闻点。她还与老师们分享了近期可以关注的新闻选题。
精进写作,打破常规流水账写法
“新闻写作切忌写成流水账,要学会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说。”张娜建议老师们掌握“写作三部曲”,一是提前做好构思、谋篇布局,二是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充足素材,三是练好写作基本功,在新闻稿撰写中应避免政策性用语错误、错别字、标点使用错误等情况。她还结合《现代教育报》版面内容,为老师们讲解了文章标题、行文结构方面的技巧。
学会拍摄,避免照片拍摄“雷区”
结合学校日常工作需求,张娜向老师们介绍了会议新闻以及活动新闻中的常用图片。通过正反案例对比,她为老师们讲解了“什么是好的新闻图片?”针对拍摄中的常见问题,她强调要避免“后脑勺”“截肢照”等“雷区”。
北京学校党委书记刘锦震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要借助新闻宣传寻找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点,实现工作特色化。广大教师既要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锐性,也要切实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逐步形成学校发展的特色品牌。他强调,新闻宣传工作既要讲究时效性,也要讲究实效性,要把握好新闻时机,抓好新闻点,挖掘和提炼活动精髓,要紧扣核心要义,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呈现新闻内容。同时,要有规则意识,接受正规媒体采访,守好新闻宣传底线和意识形态阵地。他还呼吁老师们要进一步提升摄影功底和文字水平,“练好基本功,是迈向成功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