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者剧场到阅读圈,解锁绘本教学新维度 ——北京教育学院2025年英语首席教师及新教师培训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走进北京学校
“表演大师”,“词汇大师”,“文化连接者”,“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全员上线!翻转课堂秒变闯关挑战场。创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边界的课堂,正在重新定义语言学习的可能性。
2025年4月2日,北京教育学院2025年英语首席教师及新教师培训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北京学校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旨在探索新课标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的创新路径,设置了课堂观摩、实践汇报、深度研讨与沉浸式读者剧场工作坊等环节。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外语系郄利芹副教授、柯丹老师、张红老师,与来自经开区的近30名英语教师共同参与本次活动。
01 课堂教学示范:理论落地的实践样本
北京学校二年级袁明一老师和五年级杨阳老师分别带来绘本故事“The Sun and the Wind”和“Banjo”精彩授课。
袁明一老师基于单元主题开展绘本教学,以课标为导向,借助教育戏剧、读者剧场等活动,让朗读素养可视化生长。
杨阳老师采用情境化阅读圈模式构建翻转课堂,创设生动的情境,通过帮扶放的教学策略,搭建学习支架,启发学生自主阅读与表达,实现了深度学习。
课后,两位老师进行说课与教学反思,分享教学思路与心得。
02 深度教学研讨:专业共同体的智慧碰撞
活动现场,来自北京教育学院的专家和参会教师均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专业指导意见。
北京教育学院柯丹老师肯定了两节高质量的课例。读者剧场和阅读圈的教学效果显著,语言教学扎实,主题探究深入。教师优美的语言,恰当的课堂节奏,浸润出大方自信的学生。同时,教师充分示范,逐步搭建脚手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柯老师也指出可增加教育戏剧体验帮助学生完成身份转换。
北京教育学院张红老师表示两位老师的阅读教学特色鲜明,具有开创性和实用性导向,将读者剧场和阅读圈融入到阅读教学中,打破了传统的绘本教学模式。她指出,我们的课堂要有深度、广度和参与度。张老师也从评价方式、分层教学、阅读教学模式等方面给出了指导意见。
北京学校程岚副校长在研讨中特别结合当天“国际儿童图书日”的全球性教育节点,对阅读的育人价值进行了深度阐释。她指出现场展示中学生流畅的英语表达、富有创意的读剧表演,是将读者剧场、阅读圈等创新模式嵌入常态化教学培育阅读素养的成果显现。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郄利芹老师表示两位老师阅读教学途径的创新实践,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二年级的教学不仅关注主题的深挖,也关注了语言内化和输出,五年级的教学则提升了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她指出,可以更加凸显主题意义,搭建更多支架,进一步优化学习单设计。
03 校本经验凝练:可迁移的创新范式
实践汇报环节中,北京学校英语教师袁明一、李晴、杨阳分别带来读者剧场融入小学英语常态化教学的实践汇报。
袁明一老师分享小学低段如何通过开展读者剧场提升学生的朗读素养。
李晴老师介绍了小学高段如何通过读者剧场活动提升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杨阳老师介绍了北京学校“红色·经典”英语读者剧场实践活动,通过国家课程和社团课程开展读者剧场,为同学们打造英语学科展示平台,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读者剧场工作坊中,北京学校李晴、胡悦老师带领参会教师完成从文本改编到读剧展示的全流程沉浸式体验。与会教师们带来了精彩的读者剧场展示。
与会教师表示,“这一天震撼、新颖、有趣、有创造力、干货满满”,“不管是学生改编的剧本还是增加的韵律都很有创意。”,“被点燃,被激发了,让我有欲望和冲动将这么好形式带给我的孩子们。”“期待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此次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理论学习和工作坊的实践,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可操作的实践范式,也更新了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北京学校将持续开放教研生态,与教育同仁共同探索英语教学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