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从作业设计到素养提升:探索英语课堂新样态——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学校项目暨通州区十四五规划课题研究课展示活动在北京学校举行

2025-04-11

当传统课堂化身为创意实践场,一场以作业设计为核心驱动力、以表现性评价为关键抓手的英语教学变革正在悄然展开。作业设计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如何撬动核心素养的发展呢?4月9日,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学校项目暨通州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研究课展示活动在北京学校成功举办。活动聚焦《“双减”背景下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课题研究,通过课例展示、课题汇报与专家引领三大模块,探索英语学科“减负提质”的创新路径。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外语系徐国辉副主任、郄利芹副教授,北京学校程岚副校长,以及通州区小学英语教师共同见证了素养导向的课堂新实践,活动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展开,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北京学校教育集团的部分成员校教师在线观看。


一、课题研究的鲜活演绎

北京学校一年级李晴老师与五年级米佳老师分别呈现了“Chinese Animals”和“Chinese Special Days”研究课。

李晴老师创设探险情境,将读者剧场与TPR教学法深度融合。头饰道具的巧妙运用、图文并茂的台词设计,配合韵律十足的动物歌谣,让一年级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自然习得语言。



米佳老师以“向国际友谊校推介中国传统节日”为驱动任务,引导五年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创编传统节日主题读剧剧本。学生自主设计台词动作,在“编-演-评”一体化实践中,展现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课后,两位老师进行说课与教学反思,分享教学思路与心得。


二、课题深研的实践探索

课题汇报环节,北京学校杨阳老师介绍了《“双减”背景下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课题研究情况,围绕作业设计的理论框架、实践路径及创新案例展开,为推动英语作业设计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在作业设计原则上,杨阳老师分享了四个原则:趣味性、科学性、差异性、开放性。在具体实践层面,杨阳老师详细阐述了作业设计的实施步骤,强调作业指导的及时性与针对性,要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动态调整作业内容,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作业中获得有效反馈与成长。


5.jpg


三、素养落地的行动指南

北京学校科研处宋茂萃副主任主持本次研讨活动,宋主任高度肯定了英语学科团队的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现场,来自北京教育学院的专家和参会教师也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专业指导意见。


6.jpg


北京教育学院郄利芹副教授高度称赞了北京学校英语组的课题研究成果,表示两节课例非常精彩。一年级英语课例中,教师通过TPR和歌谣等形式,将核心词汇反复融入教学环节,通过图文并茂的读剧台词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语言意义,强化了主题表达。五年级的课例则展现了学生自主创编剧本的成果。学生们在情境化任务中主动思考、合作创编,展现了出色的创造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7.jpg


北京教育学院徐国辉副主任表示学生课堂表现非常惊艳,可以看出英语组团队的研究实践开展得非常扎实。徐老师还向与会教师讲述了课题研究的方向与方法。他指出,表现性评价需要科学地、持续地、情境地和贯通地实施,通过行动研究的思路发现问题、实践改进。同时在有目的、有听众的情境中完成任务,逐步将学习责任从教师过渡到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8.jpg


与会老师纷纷表示,“课堂互动能够做到100%,能够看到学生完全沉浸在学习中”“课堂的情境创设生动、实际、有趣”“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9.jpg


本次活动通过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的双向互动,为“双减”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改革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北京学校将继续深化英语教学改革,以表现性评价研究为抓手,持续探索英语学科育人新路径,让核心素养在真实情境中落地生根。


北京学校.jpg

北京学校
京ICP备190312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