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研究新教材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北京学校承办通州区一年级数学主题教研活动
为指导教师们用好新教材,落实新课标理念,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2025年4月29日,北京学校承办了通州区一年级数学教研活动,开展了一年级数学《初步认识数量关系》单元的教学研究。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小学数学研修员池雪斌老师现场指导,北京学校教务处副主任陈千举、全区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参加。
第一阶段:课例展示
第一节课由我校高林妹老师执教《部分与整体关系》。高老师以“领彩纸”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发现并抽象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模型,通过画图、举例、讨论等多种方式,逐步深化对这一数量关系的理解。课堂中,直观图、实物操作等可视化工具贯穿始终,学生在具象实践中理解抽象概念,初步建立“问题-模型-应用”的数学思维链条。
第二节课由我校刘双双老师执教《相差关系》。刘老师以迎新年布置教室为情境,通过“比人数”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提问,打破单向思维定式。借助“一一对应”画图法,学生动手标注、迁移模型至新情境,直观理解实际问题中的相差关系。课堂上,通过变换问题问法、结合生活实例画图分析,深化加减法应用,强化模型迁移能力,初步建立结构化认知,提升数学应用意识与创新思维。
第二阶段:单元说课
我校李妍老师基于核心素养导向,围绕《认识数量关系》进行单元说课,深入解析“部分与整体”“相差关系”的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分享了基于核心素养,以“情境浸润—模型生成—应用迁移”为主线,结合生活案例设计的“四阶思维可视化”策略(观察→操作→图示→符号),融入双向语言转化及多元评价,破解低年级“数”“量”混淆这个突出问题,强化几何直观与模型意识,深化数学与生活的关联性。
第三阶段:研讨交流
参会教师们结合工作实际交流讨论,分享教学经验。
通州区数学研修员池雪斌老师作总结,他指出,数量关系这个单元是新课标指导下的新教材增加的内容,本单元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新课标提出了三大数学思想——抽象、推理、模型——在这一单元都有体现,尤其是模型意识。数量关系的教学要坚持从一般到特殊最后再到一般,也就是要先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抽象概括出数量关系模型,再引导学生利用模型去解决一般化的问题,希望老师们在今天两节种子课的基础上继续去思考、实践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