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探索·成长·传递 ——北京学校与人大附中通州校区联合举办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展示会

2025-07-15

2025年7月10日下午,北京学校与人大附中通州校区组织了一场融合科学探究与人文思考的高中研究性学习优秀课题成果展示会。高二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高一的优秀课题组成员200多名学生代表现场参与,高一全体及高二部分学生在线同步观摩,共同见证这场以“探索·成长·传递”为主题的学术成长礼。北京学校党委书记刘锦震、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党委书记兼执行校长徐良云、副校长程岚、臧春梅出席活动,研究性学习教研组、备课组全体指导教师参加。人大附中研学副组长徐乾、通州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修员董长勇应邀现场指导。


1.jpg


刘锦震书记在致辞中强调,此次活动既是学生探究能力的“成长礼”,更是立德树人理念的生动实践。在国家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背景下,两校跨学科研学为学生提供了直面真实问题、研究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宝贵机会,期待同学们在探索中逐渐成长为“自己完满的样子”,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2.jpg


历经2024-2025学年的深耕探索,两校高二年级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高一学生共完成150余项研究课题。前期通过海报展示与师生评选,评出73项优秀课题,其中有8个兼具创新性与代表性的课题脱颖而出,成为本次汇报的焦点。



汇报环节由高二年级张馨月和张超杰两位同学主持。


3.jpg


8个课题组依次汇报,从线虫逃避病原菌的行为机制探索,到植物种类对土壤纤维素分解菌的影响分析,展现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微观洞察;合成孔径雷达在洪涝监测中的应用、电势与电场的数学求解,彰显了理工学科的实践价值;《红楼梦》影视剧改编比较、故宫中的数学美、三星堆文化推广等课题,则让人文底蕴与科学思维碰撞出奇妙火花。每一项研究都凝结着同学们敏锐的问题意识、严谨的实证精神和跨学科融合的创新思维。



徐乾、董长勇两位专家在点评中指出,这些课题虽“小”,但五脏俱全,不仅体现了敢于发问的探究精神,更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他们鼓励学生们珍视研究过程中的每一次尝试,以持久的兴趣延续探索之路。



活动尾声,两校领导为优秀课题成员及指导教师颁奖。



徐良云校长用“传承”“突破”“成长”三个关键词进行总结,特别提到,人大附中30年的研究性学习传统在两校落地生根,同学们用扎实的数据和严密的逻辑证明:高中生的研究同样能立得住、有分量。


18.jpg


这场展示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高中学生们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止,成长的力量持续传递。未来,研究性学习将继续在两校新一届高二年级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高一深入开展,让独立思考的种子在实践中扎根,让责任担当的品格在探究中生长。


北京学校.jpg

北京学校
京ICP备190312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