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你好!” 北京学校项目式语言学习成果发布会圆满落幕
2023年9月26日下午,“未来,你好!”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学校计划项目“彼此初相识”项目式语言学习成果发布会暨通州区初中英语学科基地活动在北京学校成功举行。成果发布会由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主办,北京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承办。活动由两节项目式语言学习研究课展示和小、初、高不同学段的初相识项目学习成果发布会两部分组成。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邸磊院长,协同创新项目负责人徐国辉副教授,项目指导老师郄利芹副教授,项目助理李小川老师,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初中英语学科基地责任研修员冯辉老师,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课程部武海深老师,美国托马斯·杰斐逊科技高中原实验教学主任Dr. Paul Cammer,北京学校徐良云执行校长、程岚副校长全程参加本次活动。
研究课展示环节由北京学校程岚副校长主持。通州区其他初中校的英语教研组长和北京学校部分英语教师参与了现场听课评课的研讨。
首先,北京学校2023级1+3项目杨阳老师对于“聚焦入学适应主题的1+3一年目标的行动清单”项目进行了说课。杨阳老师从项目主题、核心知识、驱动性问题、项目产品和项目流程五个维度进行了介绍。针对学生入学适应的学情,1+3项目四年初高贯通的校情,结合北京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教材话题,杨阳老师确立了“制定个人目标的行动清单”这一项目产品。
杨阳老师的研究课题目为1 Year 3 Goals,兼顾项目整体和单课时的呈现,基于语篇主题意义,运用阅读圈的学习方式,引入Questioner, Summarizer, Connector等学习者角色,充分体现了我校英语学科的教学特色。根据逆向设计理念,杨阳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对标SMART Goals的评价标准,切实贯彻“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理念。
北京学校高一年级的杨茜老师对于“聚焦高一入学适应主题的高中社团创建项目”进行了研究课展示。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提炼语言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语用功能,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并通过自评、他评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促进学生与作品进行有意义的交流。
在说课环节,杨茜老师谈到,考虑到高一教材的话题,高一新生面临来自高中学习、课外活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诸多挑战,以及学校将于10月举行社团招新,项目教师团队结合学生学情的需求,在语篇分析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前两个单元进行了整合,强调了知识与能力建构环节,确定了“如何创建社团并用英语进行社团宣讲,更好地适应具有挑战性的高中生活”这一主题。
在专家反馈环节,冯辉老师称赞了两位授课老师过硬的专业素质。她指出两节课在落实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在关注语言学习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让人印象深刻。
Dr. Paul Cammer高度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他认为两位授课教师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和他自己总结的三个最重要的学习技能高度一致:Draw diagrams(画思维导图),Copy notes(摘抄笔记)和Teach others(教授他人)。
郄利芹副教授高度肯定了授课老师合理运用情境化阅读圈,搭建语言和认知支架等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内化和输出语言,建议授课老师多从项目式学习的整体出发,适时适度地回归关联项目主题。
徐国辉副教授指出,本项目要在两年半的时间里,作创新性和研究性的探索,而探索的重点是项目式语言学习。回应社会需求,指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引导孩子们在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同时,聚焦三个维度:成就自己、成就他人、服务社会。徐教授充分肯定了两位授课教师基于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材已有的语篇进行不同样态项目产出的做法,重申了项目学习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乐学、善学的品质。情境化的任务可以帮助学生们实现乐学,而作为北京学校标志性学习活动的阅读圈学习模式则将助力培养学生善学的品质。
程岚副校长在发言中介绍说“彼此初相识”项目是在小初高一体化的校园里针对幼小、小初、初高衔接进行的创新和探索。1+3项目作为学校的品牌项目,引导学生不断对标学校“四有三会”的育人目标,使其深入每个学生心中,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未来四年的学习。高一年级的探索基于教材话题,结合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学生真实的校园生活,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对高中生活形成新的认知,从而更好地适应、规划高中生活。
第二环节项目式语言学习成果发布会在高中楼一层报告厅举行,活动主题是“未来,你好!”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聚焦幼小、小初、初高衔接过程中新学段学习生活的适应、学习方式的变化、语言知识与技能梯度的变化,基于教材和整本书阅读展开知识与能力的建构,我校小、初、高三个学段各起始年级的同学们在项目式语言学习中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与合作的创新性,在英语老师的带领下形成了一系列出色成果。
北京学校徐良云执行校长为本次活动致辞。
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呈现了精彩的英文歌曲表演唱,他们在新学期伊始,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了新学校、新教材、新老师和新同学,展现出优异的项目式语言学习成果。
围绕“争做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好少年”这一主题,初一新生们“读典范英语,做典范学生”,带来了聚焦文学阅读的项目成果——情境阅读圈的访谈汇报。
每一年,1+3项目的学生都会写一本英文小说,作为送给自己的15岁生日礼物。2022级1+3项目的同学们进行了原创英文小说推介,分享小说创作历程,展示了行云流水的文字和精彩纷呈的故事。
结合高一英语教材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以及我校10月份即将开启的学生社团招新活动,高一的同学们开展了“高中社团创建”的项目式语言学习活动,并展示了他们的项目学习成果。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enter)高一年级的新生用读者剧场的形式呈现对Alice In Wonderland(《爱丽丝漫游奇境》)这部文学作品的理解,度过从普通中学到国际部高中学习的适应阶段,提升语言学习自信,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新的环境带来新的挑战,但这正是成长的契机。2023级1+3项目的同学们结合“入学目标行动”语言学习项目,唱响英文歌曲We Are The Brave(《我们勇敢无畏》),以歌言志,朝着目标前进,做勇敢自信的自己。同学们用年级大合唱表达对未来的畅想和憧憬,以及面对挑战的决心。
在嘉宾点评环节,Dr. Paul Cammer对整场表演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指出,学生们在表演中呈现出了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并用阅读来激发想像力和文学表达力,学生们在表演中展示了自信自爱、热爱生活、珍惜当下、努力奋斗等主题,令人印象深刻。
邸磊院长对整场活动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并指出本次活动让我们看到课改的方向是正确的。邸院长谈到,北京学校总是让人震撼,各个年级的同学们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了自己项目式语言学习的成果。相信大家定能把学生们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用英文讲述中国故事,自豪地在世界面前展现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在场专家和领导们还为各项目汇报团队的学生代表们颁发了奖状。
未来,你好!让我们以此刻为起点,以项目式语言学习为抓手,一起合作与交流,一起阅读和写作,创作出更多的学习成果。
供稿:常雪垠 杨茜(小)
图片:周超 胡晓征 秦森
审稿:程岚 徐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