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助力课程协同育人 创造性表达提升国际理解素养
2023年10月27日下午,国际理解教育论坛暨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学校计划项目式语言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在北京学校成功举办,集中展示北京学校小学五年级“Country Day”项目成果与中国人民大学附中通州校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IEC)“中国与新西兰文化交流”项目成果,分为课例展示和项目成果发布两部分。此次活动是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主办,北京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附中通州校区承办。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袁昌寰教授、徐国辉副教授、郄利芹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杨鲁新教授和学生代表,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成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教师代表,北京学校教育集团师生代表,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教育部李莎主任和教师代表,深圳市福田区第二实验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北京学校和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家长代表参加,北京学校徐良云执行校长、程岚副校长全程出席。
在课例展示环节,北京学校五年级英语教师余滨洋带领同学们进行项目子产品“国家介绍视频”的准备,师生共同观看优秀国家介绍视频,明确好视频的标准,进行语音、语调、语气的练习,以读者剧场形式呈现。IEC外教Dominic 和同学们一起上了一节Pre-AP经济学公开课,同学们通过“贸易游戏”、新闻记录片学习与讨论等方式深刻感受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新西兰经贸关系的影响。IEC的多位中方教师共同执教“中国与新西兰文化交流”项目式学习展示课,以“中国-新西兰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两个关键词,串联起学生英语、语文、生物、地理、历史、思政等六个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项目式学习成果。
课后,教师团队进行了说课。五年级吕雪梅老师从项目主题、核心知识、驱动性问题、项目产品和项目流程等方面对Country Day探游世界项目进行介绍。小学英语组备课组长杨阳老师从项目背景和混龄互动的角度补充了项目开展的相关情况,介绍了1+3项目的学生如何运用所学帮助五年级同学办展。人大附中通州校区IEC项目学术主任Nick整体介绍本次展示课前教研准备,授课教师Dominic简述课程设计思路,IEC项目英语教师张建元代表教师团队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说课。
在项目成果发布环节,展示的是五年级与IEC高一学生策划布置的国家展览。五年级同学们开展跨英语、音乐和美术三个学科的“Country Day(国家日)”项目,在1+3项目学长的帮助下,表达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寻找这些国家和中国的关联。IEC高一年级的同学们进行了基于教材内容的新西兰文化展示,找到了中新文化交流的纽带。
(各位嘉宾在1+3项目志愿者引导下参观国家展馆。)
(同学们准备了丰富的展览内容,观众们在海报区驻足观看,在互动区参与游戏,在合影区打卡留念。)
活动启动仪式由1+3项目王芷琪同学用中英双语主持,五年级同学们演奏了古筝、中阮、二胡等中华传统乐器,合唱了中文歌曲《国家》,在管弦乐团的配乐中跳起法国的小步舞曲,表演了自编自导自演的澳大利亚“袋鼠奇遇记”。
徐良云执行校长致辞,介绍了学校如何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背景下践行“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如何运用课标中“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理念引导学生们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活动,如何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国际理解素养。
专家们在参与了课例展示和项目成果发布后,表示了高度赞赏,认为本次活动是学习导向、学生中心、高效学习的优秀案例,是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段实践活动的成功尝试,是双语能力提升学习效率的有力证据,更是教师跨学科跨学段合作的感人成果。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和探究力,促进了语言和文化的双向发展,增进了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对祖国文化的自信。
在活动最后,程岚副校长代表学校感谢各领域专家的支持、指导和肯定,并表示,有优秀的团队做坚实的后盾,我们肯定能践行“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在英语课堂内外做好国际理解教育,用好PBLL项目式语言学习的工具,促进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供稿:刘可艺、吴越、杨阳
图片:胡晓征、周超、1+3(2)班刘子晴、1+3(2)班牛竞谊
审稿:程岚
核发:刘锦震、徐良云
北京学校宣传号
扫码关注